“自闭症”这个词大家也许听得多,但对它真正了解的人却少之又少,自闭症不仅只是简单的性格内向;这是一种由脑部发育障碍导致的疾病,表现为情绪和行为的异常以及交流障碍等,症状还会渐渐加重。
一般来说,家长在孩子两三岁的时候就会注意到这个问题。很多自闭症儿童在成年后依然很难独立生活,需要有人终身照料,而至今为止,人们还没有找到能够治愈自闭症的方法。因此,自闭症的确诊,常常会给一个家庭带来灾难性的打击。
由于它的罕见和棘手,围绕着自闭症产生了广为流传的误解。让我们趁着这个日子,一起来破解这些谣言吧!
误解一:自闭症是由接种疫苗引起的
这是最广为流传的谣言之一,2019年美国爆发麻疹疫情,原因就是父母们不愿意给孩子接种疫苗。这些反疫苗主义者坚信,疫苗能够导致自闭症,那么,这个观点是从哪里来的呢?
这要追溯到1998年。1998年2月,一位名叫安德鲁·韦克菲尔德的英国医生在《柳叶刀》杂志上发表了论文,其中提到有12个儿童在注射了麻疹腮腺炎德国麻疹三联疫苗后,就出现了自闭症的一些症状。
事实上,韦克菲尔德本人并非要否认疫苗,他的观点是,三合一的疫苗可能有危险,应该注射单一的疫苗。因为他本人秘密地持有着两种麻疹疫苗的专利,所以他的观点很可能只是为了贬低三合一疫苗、从而使自己获利。后续的研究发现疫苗注射和自闭症之间根本没有因果关系,韦克菲尔德最终因为伪造结果而被英国医学总会吊销执照。2010年,《柳叶刀》杂志正式将这篇论文撤回、作废;2011年,“疫苗导致自闭症”这个观点被评选为了“过去100年来最具破坏力的医学骗局”。
误解二:自闭症是由于父母失职导致的
1943年,美国医生肯纳(Leo Kanner)第一次系统地描述了自闭症。在他的这篇论文里,他提到说,自闭症儿童的父母往往缺乏热情。1949年,他在另一篇文章里暗示说自闭症的形成或许和“缺乏母亲的关爱”有关。他说自闭症的孩子缺乏家庭温暖、仿佛被置于无法解冻的冰箱里。这个理论被广为接受,甚至延伸出了“冰箱母亲”一词,用来指代那些自闭症儿童的妈妈。
“冰箱母亲”这个词的广为流传,对患儿的妈妈们来说,几乎是一种精神虐待。她们不仅需要多费心力地照顾孩子,还要受到社会多方的谴责,甚至连她们本人也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之中。
很显然,这些理论并没有考虑到一个重要的问题:自闭症的孩子往往有着正常的兄弟姐妹,他们虽然成长在同样的父母关怀下,但为什么依然有着不一样的命运呢?“父母失职”论近年来已经被抛弃,自闭症的成因,更多的可能是遗传及基因问题,并不是父母靠意愿就能干预的。当然,如果父母能够给予孩子更多温暖,对自闭症儿童的社会适应是有帮助的,但这和“父母失职”论是完全不一样的。
误解三:自闭症儿童不想交朋友
自闭症也叫做“孤独症”,这个名字很好地描述了自闭症患者的困境。正常的婴孩,很小就懂得望人、听声音转身、抓着别人的手指、冲他人微笑,而自闭症的孩子则喜欢回避眼神,常常孤身一人,很难建立和别人的互动。在被拥抱或被触摸的时候,他们往往没有反应或不想理会。
这些表现的确很容易让人觉得:自闭症的孩子就是不愿意和别人说话、不愿意交朋友。但实际上,除了少数人以外,大部分患儿内心是渴望交朋友的,他们并不享受孤独。只可惜,对他们来说,和人交流实在是太困难了。正常的五岁小孩已经可以根据他人的表情、手势、动作来推测他人的感受和意图,而自闭症儿童缺乏这种能力,因此他们很难揣摩和理解别人的行为。
与其说他们不愿意交朋友,不如说是他们害怕交朋友。自闭症的孩子不懂得如何社交、常常碰壁。对正常人来说,社交是很简单的,我们可以快速地反应过来要如何和一个陌生人打交道、下一句话应该说什么,但是自闭症孩子需要考虑很久。交朋友对他们来说太难了。但如果有人愿意展示善意、慢慢地打开他们的心扉,他们是很愿意拥有朋友的。
误解四:自闭症患者都是天才
在电视电影、传媒报纸上,常常会看到关于自闭症天才的描述,但很遗憾,这并不代表自闭症患者都是天才。自闭症是一类很广泛的疾病,患儿的表现不尽相同,很难简单地把他们的智力和才能概括起来。
自闭症患儿的病情往往很不一样,其中存在着许多智力缺陷、连话都不会说的孩子,也存在一类智力正常甚至较高的孩子,他们多数拥有语言能力,学习能力也比较强。在广义的自闭症中,有一种名为亚斯伯格综合症的疾病,患这种病的孩子一般都没有智力问题,少数人还拥有超常的智力,因此它常被称作“天才症候群”。然而,即使是患有亚斯伯格综合症,也不代表孩子就是天才。
那么,为什么少数自闭症患者可以在数学、音乐等取得天才般的成就呢?原因很简单:在普通的社交圈子里,自闭症患者的内向和拘泥小节并不会带来好处,但在数学、编程、艺术、语言等领域上,他们的性格可能帮助他们成功。但无论他们是不是天才,我们应该记住:他们依然饱受自闭症的折磨,需要更多的关爱和社会援助。
文章来自网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