之前网上流行“我自闭了”的表情包,网友们用了一个花骨朵的图,配上“我自闭了”的字样来调侃自己的负面情绪,表示自己不想说话,不愿意与外界交流。
负面情绪人人都有,而自闭症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疾病。并且可能给个人健康和家庭带来一系列问题。
自闭症跟负面情绪有关系吗?
自闭不是你想得,想得就能得
自闭症患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语言发育障碍,人际交往障碍和刻板行为。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。一个小姑娘被诊断为自闭症,她分不清“你”“我”“他”的区别,比如她饿了,她不会说“我饿了”,反而会说”你饿了”。在幼儿园的时候她躲在角落面朝墙壁一个人玩玩具很开心,完全不跟同班同学交流。听不懂老师的指令,有时候会不由自主的哭起来,然后突然停下不哭,又兴奋的跑来跑去。她完全没有大小便的概念,不会像别的孩子那样想上厕所的时候会跟妈妈说。
自闭症的患者没有办法(而不是不想)与家人或者周围的小伙伴进行沟通,这不单纯是语言障碍的问题,而是他们不会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来适应环境的要求。他们活在自己的世界里,对周围人和事物有自己独特的反应。他们不能理解我们,我们也没有办法理解他们。
由于人们跟自闭症儿童无法相互理解,一小部分的自闭症患者又能在智商测试中拿到比较高的分数,所以不少人对自闭症的儿童有浪漫化的理解,称他们为“星星的孩子”,认为自闭症的儿童是常人无法理解的天才,或者具备某方面的“天才能力”。
1988年汤姆克鲁斯主演的电影《雨人》(Rain Man)里面的主人公雷蒙是一个自闭症患者,他有超人的记忆能力,能够过目不忘,靠着这个本领在赌场里赢了一大笔钱。很多自闭症患者的家人是不喜欢电影里塑造的这个角色的,这个角色加深了大家对于自闭症这种疾病的刻板印象,这不利于对这种疾病进行正确的认识。而正确的认识疾病,才是接纳、包容、干预、治疗的前提。 事实上,绝大部分的自闭症孩子根本没有这样的天赋,“天才型”的自闭症患者在生活中难得一见,有人说爱因斯坦是自闭症患者,我对此表示深切的怀疑。大多数的自闭症患儿都没有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行为能力。对于自闭症的错误理解与认识,在一定程度上也耽误了及时的治疗和干预。
自闭症的预防与治疗
由于自闭症患者的症状各不相同,发病原因极为复杂,目前还没有从自闭症患者身上确认出一种共同的医学成因,这导致研发针对自闭症的药物格外的困难。换句话说,我们现在对自闭症这种疾病还没有完全认识清楚,说一无所知也不过分。我们不知道自闭症患者身体里发生了什么,不知道自闭症的靶点(target)是什么,在哪里,长什么样子,也就不知道针对什么来设计药物。因为理想的自闭症动物模型很难建造,针对自闭症设计临床试验也极其困难。这些因素导致目前还没有能够有效治疗自闭症的药物。
自闭症的治疗要遵循几个原则,最重要的原则是“早发现早治疗”。目前的研究发现治疗的年龄越小,症状的改善程度越明显。所以家长在孩子的幼儿期就要密切观察,一旦发现孩子长期有自闭症的症状,要及时去医院就诊。由于没有独特的药物,对患儿家长来说,所能做的只有行为干预,多陪孩子聊天,亲密接触,训练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,在跟孩子交流的时候一定要耐心,并且持之以恒。同样,目前有限的行为干预手段也都是由美国设计的,“汉化”以后形成统一的治疗方案还任重道远,能不能形成也是一个问题。
所以,目前来说,自闭症的诊治对我们来说依然是困难重重。不过令人欣慰的一点是,有一部分患者,随着年龄的增长,自闭症的症状会减少甚至消失,虽然我们还是不知道为什么,但这也算是黑暗中的一点光明吧。
文章来自网络